早安健康

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4大兇手偷走青春,醫1秘訣外表身心都逆齡

精選書摘
2025-09-10 12:04:54
384
收藏
分享

所謂的老化其實是從心態開始,而不是從體力或腦力開始。為什麼心態會老化,主要有3大原因:

1.腦額葉萎縮:腦額葉是與意志、慾望、好奇心有關的部位,一旦隨著年紀萎縮,就會對事物失去興趣,變成「枯萎」的老人。

2.動脈硬化:年紀越大,動脈硬化的程度越嚴重。目前已知的是,當大腦的動脈硬化越來越嚴重,對於事物的積極度也會跟著下降。

3.血清素:這種大腦神經傳導物質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也會讓人變得容易憂鬱、意志消沉。

基於上述原因,若不提早預防心態老化,就會覺得接受外界刺激很麻煩,也會變得不想活動,更不想思考。到這時,就會覺得出門很麻煩,也不會太在意外表,所以身體與外表都會加速老化。

「過度運動」反讓你老更快

抗老與預防動脈硬化的醫學很難並存。例如:許多人相信運動能預防代謝症候群,也有益健康,但將範圍縮小至細胞或分子生物學,就會遇到「這麼做是否會導致自由基產生」的難題。

換句話說,從自由基學說的角度來看,40、50歲之後,就不該從事激烈運動,因為光呼吸就會產生的自由基將因激烈運動而大量產生。雖然是很極端的例子,但長期從事激烈運動的職業運動選手其實都是拿壽命換來運動表現。

就實際情況而言,退休的棒球選手或相撲力士看起來都比實際年齡還老,壽命似乎也比一般人短。有些人認為那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不規律,但是運動選手英年早逝的噩耗卻是時有所聞。

就算是現役選手,才20幾歲看起來就像40幾歲的人也不少。或許是因為接受了相當嚴苛的訓練,他們的膚質都很糟糕。正因為他們接受了極端的訓練,才能站上賽場,所以只有能承受嚴苛訓練的人,才能成為選手。

我們必須承認的是,他們是拿自己的健康與壽命換來名聲與讚美,但是就算持續接受訓練,還是可以透過一些抗老方法延緩老化速度。

許多作家或藝文界的人到了70幾歲還站在第一線,而且長壽的人不少,有些藝文界的人看起來像是凍齡ㄧ般。從這些實證來看,多用腦、少活動身體的生活不一定不好。從預防老化的觀點來看,不讓身體過度操勞及常常動腦,似乎能有效抗老。

至少從老化學說的角度來看是錯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損耗學說或自由基學說都指出,一邊在烈日下接受紫外線曝曬,一邊運動,絕對有害健康,所以我們必須擺脫這類成見,重新思考事物的真相。

保持年輕臉孔,就能逆轉內心與生理年齡

就算不依賴荷爾蒙補充療法,只要外表保持年輕,就可能讓荷爾蒙保持平衡。

正如憂鬱症等心理疾病會使免疫力衰退,心理老化也可能導致生理老化。預防外表老化是非常重要的事,一旦「外表」變老,內心就會跟著老化,全身的生理機能也會老化。心理神經免疫學也正在進行相關研究,目前已知的是,內心若變得年輕,免疫力有很高的機率能恢復到年輕時的狀態。

就這點來看,吉永小百合小姐的生活方式是最理想的典範。儘管1945年出生的她已算是高齡者,她的外表卻沒有半點蒼老的感覺,最近也在啤酒的電視廣告亮相,所以應該有不少人看到她現在的模樣,也應該有不少人驚訝:明明她已經80歲,怎麼還能如此青春?

身為服務高齡者的醫師,我實在很想知道她究竟能維持「吉永小百合」這個名字的外表與心態到幾歲。

讓外表回春是讓內心變得年輕的捷徑。如果是向來與時尚絕緣的中高年男性,只要穿上高雅的粉紅色襯衫及稍微華麗的西裝,外表與心態都會有所改變。一來會更想外出,也有可能幻想自己得到女性的青睞,而這一切都非常重要。

養老院常發生「老奶奶化妝之後,心理與生理都煥然一新」的事情,可見讓打扮與外表保持年輕亮麗,心理與生理也會明顯變得青春。

因此我覺得避免外表老化非常重要,因為連帶能避免各種老化。我不敢說我的主張絕對正確,但我曾替6000位左右的老人家看病,這些臨床經驗幾乎已證實了我的主張。尤其是那些讓外表變青春的醫美與整形,更是能讓外表與心理都變青春,所以我也覺得大家不妨多考慮這方面的事情。

在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日本的醫美醫師不像外國醫師接受過正式訓練,所以發生了不少醫療事故,許多人也因此一聽到醫美就嗤之以鼻,但是在10、20年前,有些大學增設了醫美門診,也因此得到患者的信賴。

就算是不敢「接受醫美整形」的人,上了年紀也應該設法讓自己時尚一點,就回春或抗老的角度來看,我很推薦標榜「讓自己變成受歡迎的大叔」或「讓自己變成有點壞壞的大叔」。

如今已是能輕鬆預防外表變老的時代,我們絕不能變成不懂利用這項優勢的傻瓜。

本文摘自《無齡感》/ 和田秀樹(日本精神科醫師、川崎幸病院老年科顧問、和田秀樹こころと体のクリニック院長)/好的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關鍵字:
收藏
分享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