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主持人吳淡如日前在臉書發文悼念其高齡90歲的大阿姨,晚年因為肺癌復發,經歷一連串艱辛的治療,最後在睡夢中安詳離世,而她也不禁感嘆,自己的母親、兩個阿姨過世的原因應該都是肺癌,不同的是母親和二阿姨發現時已是病末,大阿姨則因為是護理師,對疾病比較有概念,70歲時就發現、及早割除腫瘤,沒想到過了許多年,「這個病還是繞了回來」。(編輯推薦:林正杰肺腺癌病逝!無聲殺手8症狀「常被誤認是感冒」)
過去吳淡如就曾分享過,自己有許多親戚不抽菸,居住環境也好山好水,卻還是逃不過肺癌的命運,而當年陪母親看診時,醫師問診發現吳淡如的肺癌家族史,就要求她儘快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結果竟發現肺部有20顆的結節,如今仍需要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檢查追蹤。
不抽菸為何還是罹癌?這1因素讓肺癌悄悄上門
以往會將肺癌和吸菸劃上等號,但其實不抽菸卻罹患肺癌的卻大有人在,像是二手菸、空汙與油煙等因素,均有研究證實會提高罹患肺癌的機率,而更容易被忽略的是「肺癌家族史」,中研院士楊泮池的一項前瞻性臨床研究中曾指出,肺癌家族史是不吸菸卻得肺癌的頭號危險因子就是,若一等親有人罹患肺腺癌,其他家人得到肺腺癌機會比一般人還要高出9倍。
那麼有肺癌家族史的人,實際罹患肺癌的風險有多高?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的衛教文章表示,肺癌盛行率基本為每10萬人口36人,也就是0.036%,而要是父母和兄弟姊妹中有1人罹患肺癌,肺癌的風險就會上升至2%,等於比一般人多55倍;2人則為3%,整整高出83倍。(編輯推薦:我從不抽菸⋯37歲議員罹肺腺癌!認清「4禍源」肺癌未必是吸出來的)
揪出早期肺癌就靠它!符合1條件最好每年報到檢查
想要及早發現肺癌,目前最好的解法就是定期進行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LDCT),幫助揪出有可能癌變的肺部結節,然而因為肺部結節多為良性,讓不少人誤以為檢查沒事就能「安全上壘」,但原則上肺部結節越大或越多的人,惡性機率就越高,也越需要固定追蹤,也因此在吳淡如發現肺部有20顆結節後,每年都會利用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追蹤病況。
根據衛福部公告的「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指引」指出,如果檢查發現小於6mm的肺部結節,無論數量或是否為實質性肺結節,都建議每年回診追蹤一次,而衛福部現在也有提供2大肺癌高風險族群免費進行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LDCT),如不符合資格,例如有家族史但年齡未達門檻,也可以自費篩檢,價格約落在3,000~6,000元間。
公費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LDCT)資格
- 具肺癌家族史
45~74歲男性,或是40~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者,每兩年可接受一次公費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LDCT)。 - 重度吸菸者
50~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每兩年可接受一次公費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LDCT)。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