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少不了海邊戲水,然而近日中國廈門一名6歲男童,竟因光著腳在沙灘玩耍不慎感染致命細菌,甚至因此差點截肢。醫師診斷才知道,原來男童當時不小心踩到死掉的魚,腳被魚鰭刺傷,看似不起眼的小傷口,卻因感染「創傷弧菌」發生嚴重腫脹,連帶著嘔吐、高燒不退,所幸經過搶救,男童已經脫離生命危險、也保住了受傷的腿,而他的母親也拍攝影片提醒大家,前往海邊遊玩要注意腳邊。
感染創傷弧菌第一時間難察覺!病程快又急「死亡率最高達6成」
創傷弧菌又稱「海洋弧菌」,奇美醫院感染科暨加護醫學科主治醫師杜漢祥表示,創傷弧菌是台灣造成壞死性筋膜炎常見原因之一,創傷弧菌通常存在於熱帶及亞熱帶的海洋中,感染當下症狀並不明顯,但病程發展迅速,一旦壞死性筋膜炎及敗血症,就可能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而國外研究也統計,感染創傷弧菌後出現菌血症或敗血症,死亡率將會提高至40~60%。
走慢一點,吃暖一點,笑多一點,健康就在你身邊。身體會記得你善待它的每一刻!請點我👉免費加入「早安健康LINE」👈讓我們帶著你一起越變越健康!
感染創傷弧菌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吃含有創傷弧菌的食物,尤其是未煮熟的貝類、生魚片及甲殼類中最為常見;另一個則是皮膚傷口接觸,包括被魚、蝦或螃蟹外殼刺傷,或是傷口直接碰觸到海水等,若是免疫力低下,就很可能會引來創傷弧菌、造成嚴重的感染問題。
感染創傷弧菌就會引發重症?從海邊回家出現4症狀快就醫
雖然說所有人都有可能感染創傷弧菌,健康的人多半只是腸胃炎或輕微的傷口紅腫,但南投醫院的衛教文章提醒,若是慢性肝病、癌症或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較差的族群,碰上創傷弧菌會更容易引發嚴重的感染和致命的併發症,如敗血症、菌血症等。
對此,桃園醫院護理師李書鳳建議,如果去海邊遊玩發現四肢有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就要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與接觸史(近期有沒有去過海邊、碰過什麼和海洋有關的食物或物品),加速醫師診斷。
不讓創傷弧菌有機可乘,去海邊玩記得做好3件事
避免讓傷口接觸海水
當手腳有傷口時,無論大小,都要避免下水,在沙灘上行走時,也建議穿著水陸兩用鞋,以免被帶有創傷弧菌的蟹、貝類刺傷,若傷口不小心碰到海水,則要馬上擦乾並且重新包紮,接下來數日內更要注意患部是否有異狀,才能及早發現、治療。
不要生吃海鮮
尚未煮熟的海鮮容易帶有創傷弧菌,所以去海邊、海港遊玩大啖海鮮時,建議還是選擇煮熟的海鮮最為安全,尤其是貝類,需煮至貝殼完全打開,就能夠有效滅菌。
處理海鮮時應做好防護防受傷
吃海鮮時,有時候需要自己剝蝦、處理螃蟹,這時候應利用工具或戴上手套,才能預防被蟹殼、蝦頭的尖刺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