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低GI食物有哪些?低GI食物的好處、清單、飲食原則

早安健康編輯部
2025-09-09 16:00:00
46
收藏
分享
9e05478d-46bf-4eb7-89dc-11ccbb579e01

低GI飲食是不少減重族和糖尿病患者奉行的健康飲食方式,然而很多人知道低GI飲食能夠預防三高、提高記憶力、避免脂肪形成,卻不知道低GI食物怎麼挑,或是忽略熱量,導致血糖越吃越失控。快跟《早安健康》一起看低GI食物有哪些?誰適合吃低GI食物?只吃低GI食物就能減肥嗎?

GI值(升糖指數)是什麼?

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又稱GI值)是一種食物在消化吸收後,造成血糖上升快慢的指標,衛福部的資料說明,高GI值食物會使血糖上升速度快,反之GI值較低的食物,餐後血糖較不易上升,而相同食物也可能因為料理手段、成熟度的不同,影響GI值的高低。

那到底升糖指數多少算高GI值?低GI值的標準又是多少呢?台北榮總護理部的衛教文章表示,根據餐後血糖波動程度不同,我們可以簡單將GI值分為低、中、高三種等級:

等級GI值對血糖影響
低GI值≦55較小
中GI值56~69介於中間
高GI值≧70較大

低GI飲食的好處有哪些?

眾所周知,低GI飲食有穩定血糖的功效,但其實低GI飲食的好處遠不只這樣!由於低GI食物的膳食纖維豐富,所以低GI飲食通常還能增加飽足感、預防三高,讓你正常吃也能健康控制體重,甚至還有提升記憶力、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效果。

  1. 增加飽足感

    低GI食物因為纖維質含量高,吃下肚後因為消化速度慢、能夠造成較長時間的飽足感,進而達到避免吃過量的效果,有助於減重。

  2. 減少脂肪形成

    國健署的文章表示,GI值越低的食物,血糖上升速度較慢,而當血糖波動穩定,人體分泌的胰島素也比較不容易過量,自然能減少脂肪堆積。

  3. 預防三高

    低GI飲食有利於降低三酸甘油脂、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還能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三高與各項併發症的機率。

  4. 提高認知功能

    發表於期刊《營養學進展》的研究說明,相較於吃高GI食物,吃低GI食物的受試者在餐後的專注力、記憶力等認知功能方面都有所提升。

  5. 降低癌症風險

    美國營養學會的某項研究發現,喜愛低GI值食物的受試者,乳癌風險會降低67%,特別是攝取豆類的低GI食物,能降低32%罹患前列腺癌、乳癌或直腸癌的風險。

  6. 改善多囊性卵巢綜合症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患者有較高的機率出現代謝問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衛教文章建議,選擇低GI食物能改善症狀、預防代謝疾病。

低GI食物有哪些?常見水果類GI值列表

GI值低於55的食材就屬於低GI食物,而常見的低GI值水果包括奇異果、小蕃茄、柳橙、芭樂、橘子和蘋果等膳食纖維高的水果,都是低GI水果的優良選擇。至於有些人會說「水果越甜、GI值越高」,但其實水果甜不甜和GI值沒有關係,主要還是和膳食纖維的量有關。

低GI值(≦55)

  • 小蕃茄:30
  • 芭樂:31
  • 葡萄柚:31
  • 橘子:31
  • 奇異果:35
  • 蘋果:36
  • 櫻桃:37
  • 梨子:39
  • 柳橙:43
  • 藍莓:53
  • 桃子:55

中GI值(56~69)

  • 葡萄:56
  • 木瓜:60
  • 香蕉:61
  • 鳳梨:65
  • 哈密瓜:67

高GI值(>70)

  • 西瓜:80

低GI食物有哪些?常見澱粉類GI值列表

低GI值的澱粉也是以纖維含量豐富的全榖雜糧類為主,如糙米、燕麥、五穀米等,另外像是薏仁、山藥以及全麥的義大利麵 、麵包,也都是GI值低於55的低GI澱粉類食物。

低GI值(≦55)

  • 薏仁:29
  • 小麥:41
  • 大麥:50
  • 全麥麵包:50
  • 蕎麥麵:54
  • 燕麥:55
  • 糙米:55
  • 雜糧麵包:55

中GI值(56~69)

  • 通心粉:56
  • 米粉:60
  • 芋頭:64

高GI值(>70)

  • 白稀飯:86
  • 米漿:85
  • 南瓜:75
  • 薯條:70
  • 白米飯:84

影響食物GI值的原因:加工程度、成熟度、料理方式

雖然低GI食物好處一籮筐,但挑選低GI食物的背後,卻藏有許多陷阱,舉例來說,如果今天選擇加工程度高、成熟度高的食物,或是使用油炸、勾芡等料理方式,儘管本身GI值再低,也可能因為成分受影響,搖身一變成為高GI值食物。

  1. 加工程度

    加工過後的食物因為纖維質含量降低,所以較容易被消化吸收,屬於高GI值食物,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文章也提到,像是經過研磨或精製的麵粉、白米,GI值就會高於未加工的全穀類。

  2. 食物的成熟度

    同一種蔬果,會因為成熟度而產生不同的GI值,成熟水果含有較多容易被身體吸收的糖份,像是尚未成熟的青香蕉,GI值就比成熟後的黃香蕉還來得低,《醫學科學雜誌》的一篇研究也以椰棗進行調查,發現成熟後的椰棗GI值較高,建議在選擇低GI食物時,應考慮該食物的成熟度。

  3. 料理方式

    料理方式是影響GI值的關鍵之一,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舉例,相同重量的白飯和稀飯,由於澱粉糊化後的GI值會升高,所以稀飯的GI值遠高於白飯,因此建議烹調食以水煮、清蒸優於油炸、煎,糊化程度低、少勾芡為佳。

如何辨別低GI食物?低GI值食物的特色

想知道低GI食物有哪些,卻苦於食物表落落長、怎麼背都背不起來嗎?不妨透過3個低GI食物的特色,如纖維含量、消化速度到食物的原型完整度,帶你輕鬆找出生活中的低GI食物!

  1. 纖維量高

    纖維量越高的食物,基本上GI值會越低,而一項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雜誌上的研究更發現,膳食纖維的量會影響GI值的高低,尤其是非水溶性膳食纖維,降低GI值的影響更為顯著,如蘋果、梨子、全麥麵包、糙米、藜麥等。

  2. 較難消化

    由於膳食纖維含量豐富,所以低GI食物消化起來會比較困難,也相對不容易被身體吸收,有助於延緩血糖升高,也預防過食和脂肪堆積的狀況。

  3. 外觀較完整

    低GI食物多以原型為主,根據美國退伍軍人健康全人健康圖書館的介紹,直接吃整顆水果(或切塊)與榨成果汁、磨成泥相比,身體吸收的速度較慢,因此GI值較低,換句話說,食物的外觀如果越看不出原型、吸收速度會更快,GI值也會更高。

掌握低GI飲食原則:一飯、二菜、三指肉

低GI飲食原則也許不如你想像中複雜,日常飲食就做得到!馬偕紀念醫院列出「一飯、二菜、三指肉」的低GI飲食口訣,從澱粉、蔬菜到蛋白質的攝取,一步步輕鬆達成低GI飲食!

  1. 一飯

    需攝取一拳頭的優質低GI澱粉,例如糙米、五榖米、冬粉、蕎麥麵等,而其他像是燕麥、全麥麵包、全麥饅頭等,雖然也屬於低GI食物,但熱量偏高,較不利於體重控制,需要特別留意。

  2. 二菜

    建議每餐至少挑選二個手掌多,且三種不同顏色、不同部位的蔬菜,像是番茄(果實)、茄子(根莖類)、菠菜(葉菜類),調味上以少油、少鹽為原則,降低對身體造成的負擔。

  3. 三指肉

    蛋白質是低GI飲食中重要的一環,每餐最好以三指幅寬大小為一份蛋白質,每天總份量以不超過手掌大小為限,且盡量以白肉為優先,像是雞肉、魚肉,或是植物性蛋白質的豆類為佳,並以清蒸、水煮的方式料理,如果能去油、去皮、挑瘦肉會更好。

哪些人適合選擇低GI食物?

低GI飲食能控糖、預防三高,是適合糖尿病、減肥族群的健康飲食法,不過低GI飲食乍聽之下滿是優點,但未必不適合所有人,例如腸胃較差、或是剛做完腸胃道手術後的患者,就要小心低GI食物是否有高纖的特點而造成症狀加劇或預後效果不佳,不一定通通適合吃低GI食物。

  1. 糖尿病患者

    低GI食物可以預防血糖快速飆高,是糖尿病患者最合適的控糖選擇,但除了挑選低GI食物外,糖友更要留意碳水化合物的份量、食物所含的熱量,以及定時定量的進食,才能避免體重失控、讓胰島素阻抗的問題難以改善。

  2. 減肥族群

    高纖維是低GI食物的特色之一,這類食物通常消化得慢、能延長飽足感,進而預防過食,達到降低熱量攝取的目的,同時因為低GI食物能夠緩和血糖升高的速度,有助於減少脂肪囤積,是相當適合減肥朋友的飲食方式。

  3.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女性,因為本身胰島素敏感度較低、血糖偏高,因此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普通人高出5、6倍,若能利用低GI飲食穩定血糖、改善胰島素阻抗的問題,避免糖尿病上身。

吃低GI食物就不會胖?低GI食物的3個常見問題

Q1:只吃低GI食物,就能減肥嗎?

錯!國健署提醒,有些食物雖然GI值較低,但熱量卻很高,例如燕麥、酪梨和杏仁等,如果只看GI值,很可能吃進一堆高熱量的食物,造成體重反增不減,最好還是要搭配熱量進行挑選。

Q2:水果越不甜、GI值越低嗎?

由於每個人對水果「甜不甜」的感受都不一樣,再加上GI值的高低主要和纖維質有關,與水果的甜度沒有直接關係,所以並不是水果越不甜、GI值越低,也不代表水果越甜、GI值越高。舉例來說,西瓜的口味較清淡,但因為纖維含量較少,因此屬於高GI值水果;甜脆的蘋果則屬於纖維量高的水果,所以被歸類在低GI水果裡。

Q3:低GI飲食外食怎麼吃?

如果平常沒時間自煮準備低GI飲食,選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高纖水果,外食也能輕鬆吃低GI飲食!桃園醫院營養師范純美建議,像是五穀飯、糙米飯、蕎麥麵、黃豆製品、豬肉、雞肉和魚肉都很不錯,再搭配2~3道青菜及蘋果、奇異果、梨子等高纖水果,就能均衡達到低GI飲食。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