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肥胖 (obesity)和第二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是現代社會急須正視的課題,如何預防疾病的發生亦為許多科學家努力的目標。
《Molecular Metabolism》刊登美國彭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的最新發表,指出預防肥胖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關鍵很可能取決於腸道中的微生物相 (gut microbiota)。
腸道中各式微生物在身體裡扮演類似內分泌器官的角色,可自飲食當中代謝特定的養分並製造出人體新陳代謝路徑裡負責傳遞訊息的特定物質;其中,腸道微生物種的多樣性更是決定了微生物相及宿主的健康狀態。一般來說,物種越豐富可維持微生物相的穩定,在許多疾病當中亦可發現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作者表示,腸道微生物種的豐富性下降,和第二型糖尿病、肥胖、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發生皆有密切關聯。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研究刊登在《Molecular Metabolism》的網站。
【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Elsevier於1880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首要經營醫學、科學和技術資訊產品及出版服務的出版商。透過與世界各地的科技與醫學機構的合作,Elsevier 每年出版1800多種期刊和2200本新書,以及一系列創新電子資料庫。
《Molecular Metabolism》刊登美國彭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的最新發表,指出預防肥胖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關鍵很可能取決於腸道中的微生物相 (gut microbiota)。
腸道中各式微生物在身體裡扮演類似內分泌器官的角色,可自飲食當中代謝特定的養分並製造出人體新陳代謝路徑裡負責傳遞訊息的特定物質;其中,腸道微生物種的多樣性更是決定了微生物相及宿主的健康狀態。一般來說,物種越豐富可維持微生物相的穩定,在許多疾病當中亦可發現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作者表示,腸道微生物種的豐富性下降,和第二型糖尿病、肥胖、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發生皆有密切關聯。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研究刊登在《Molecular Metabolism》的網站。
【延伸閱讀】
- 日本醫學博士推薦!拯救糖尿病的12種蔬果
- 不吃糖也會得糖尿病!只要注意一件事,逆轉高血糖
- 香蕉有助減肥還是會導致糖尿病?關鍵在一天吃_根
- 失智竟與吃的東西有關!3招除腸道壞菌、重金屬
- 多吃豆降50%腸癌!還能減重防糖尿病,1種人少吃
作者簡介: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Elsevier於1880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首要經營醫學、科學和技術資訊產品及出版服務的出版商。透過與世界各地的科技與醫學機構的合作,Elsevier 每年出版1800多種期刊和2200本新書,以及一系列創新電子資料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