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難包平時要放在哪?普通飲食儲備品分散保管較佳
日本防災士金子志緒建議,避難包放在避難必經路線上為鐵則。包括玄關、與玄關相連的走廊、離玄關較近的房間、寢室、客廳等可以拿了就跑的場所。
水、食物等儲備品則應分散保管,以便在房屋損壞、家具傾倒下仍能確實取出,例如玄關、寢室、客廳、廚房、櫥櫃、車庫、車內都是好選擇。瓦斯爐等不用大量準備的物資,則放在取出可能性最高的場所即可。若能事先將這些物資分別存放,即便短時間無法獲救,也能提升生存機會。
防災避難包準備分量有訣竅!依照等級分量可撐數天等待救援
以上避難包準備方式,多依照「1級避難包」提供建議。其實,根據台灣防災產業協會資料,避難包會依照不同場景區分為「0級」、「1級」與「2級」三種等級,不同分量、備品也有不同原則。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1級避難包」。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秘書長黃少薇分享,「1級避難包」是針對地震等災害後「短期無法返家」的狀況設計,建議準備3天份飲水、乾糧、基本醫療與照明物資等,家中、公司各放一套備用。
至於「2級避難包」,則是以「撐過數天等待救援」為目的,可想像是疫情期間需要居家隔離,建議準備7天無法外出時的食品所需,包括營養口糧等可久放的應急食物、瓶裝水與日常生活用品,重點在於能自力支援等待救援。
而「0級避難包」,則可備妥常用藥、身分證明文件影本、500ml飲用水等基本物資,若災難當下急需逃難,能立即帶著走。

(圖片來源/台灣防災產業協會)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