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歲韓國元老級百萬YouTuber「大圖書館」(羅棟鉉),去年登上Netflix生存節目《激讚網紅》,靠著機智風趣的表現引發熱議,沒想到6日突然傳出在家中猝逝!羅棟鉉家屬表示,經解剖後證實其死因為腦溢血,而他生前說過自己「血壓偏高」,也曾提起心臟有刺痛感,但因為2年前健康檢查無大礙,加上平時不會頭痛而沒有警覺,進而導致未能提早發現腦內的動脈瘤。(編輯推薦:2個月前「撞到頭沒在意」變大面積腦出血!這些症狀當心隱形殺手)
異常頭痛、耳嗚要提高警覺!6項腦溢血症狀別輕忽
腦溢血,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腦出血、出血性腦中風,《台灣腦中風防治指引》中提到,目前35歲以上每10萬人口中,每年就有約73人罹患出血性腦中風,主要原因為血壓長期控制不佳和腦動脈瘤,值得注意的是,出血性腦中風的死亡率比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還要高,據統計,出血性腦中風發病後一個月內的死亡率可達26~30%。
台灣約有20%左右的腦中風患者屬於出血性中風,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台北榮總的衛教資訊指出,血壓過高會造成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久而久之變得脆弱、失去彈性,也因此容易破裂、出血,通常在數十分鐘內就會出現猛烈的頭痛,但其實不只頭痛,腦部出血時也可能會有單側肢體麻痺、聽覺和視覺降低等徵兆。
其他像是動脈瘤破裂(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服用抗凝血劑或血小板過低、患有凝血功能異常相關疾病,以及抽菸喝酒,都是腦溢血的風險因子,若發現自己或家人有疑似腦溢血的症狀,建議在4~8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內送醫,才有機會遠離生命危險。(編輯推薦:撞到頭「腦出血」不自知!8種求救警訊沒外傷也要看醫生)
腦溢血/出血性腦中風6大症狀
- 反覆發作的劇烈頭痛、肩頸痠痛。
- 單側肢體麻痺,走路時會不自覺向某側傾斜。
- 講話模糊不清、連簡單句子都無法覆誦。
- 突然視野變窄、看東西模糊不清。
- 耳鳴、感覺什麼聲音都聽不清楚。
- 無法控制手抖,不能畫出直線、也難以握住筷子。
腦溢血最大危險因子,血壓失控提高44%死亡率!血管保健5關鍵
想要預防腦溢血,就從控制高血壓開始!中榮嘉義分院神經外科醫師鍾凱丞曾分享,由於高血壓是腦溢血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一個月後的死亡率將會上升到44%。
若自己本身有高血壓或家族病史,平時一定要格外注意下列五件事,降低腦溢血的發生機會:
- 按時服藥
- 早晚規律監測血壓
- 氣溫驟降時做好保暖,以防溫差影響血壓
- 飲食避免過油、過鹹及過甜
- 維持情緒平穩,防止過度激動造成血壓飆升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