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在日常飲食中做一個簡單的替換,竟然能讓腎衰竭的風險降低超過60%? 你每天選擇的蛋白質,正在決定你腎臟的未來!
別再以為只要是蛋白質都一樣好,吃錯了,真的會變成「洗腎」候選人!研究發現,不同的蛋白質來源對腎臟的影響,可以說是天差地遠。今天的懶人包,幫你快速搞懂怎麼吃才不傷腎!
紅肉(牛、豬、羊):過量攝取的頭號警報
追蹤超過63,000人、長達15年的新加坡大型研究發現,紅肉吃得最多的人,罹患「末期腎病」的風險比吃得最少的人暴增了40%!
不過,這不是說紅肉完全不能吃喔! 關鍵在於「總量」和「頻率」。研究建議,為了腎臟的長期健康,每週的紅肉攝取量最好控制在350-500公克以內(大約是3-4份手掌心大小的份量)。適量的瘦紅肉能提供豐富的鐵質,只要不過量,並避開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品,就不用太過擔心。

白肉(雞、魚):腎臟的安全牌
吃雞肉和魚肉,與腎功能變差沒有明顯關聯。特別是魚肉,更是腎臟的超級好朋友!統合分析發現,多吃魚肉反而能降低約12%的慢性腎臟病風險。因為魚肉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幫助身體「抗發炎」,減輕腎臟的負擔。


乳製品(牛奶、優格)
適量攝取乳製品,特別是低脂牛奶或優格,反而與較低的腎病發生率有關。因為乳製品富含鈣和鉀,有助於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對腎臟可能具有保護作用。
植物性蛋白(豆類、豆腐、堅果):腎臟的好朋友
來自豆類、穀物和堅果的蛋白質對腎臟最友善。這是因為植物性蛋白代謝後產生的「#含氮廢物」和「#有機酸」比較少,能大幅減輕腎臟的過濾負擔。
走慢一點,吃暖一點,笑多一點,健康就在你身邊。身體會記得你善待它的每一刻!請點我👉免費加入「早安健康LINE」👈讓我們帶著你一起越變越健康!
在「碳水循環」書裡,除了教大家澱粉怎麼吃不會胖,也教大家蛋白質要怎麼選!以牛肉來說,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是牛腱,如果是牛小排,有 70%吃下去都是脂肪,增肌變成增膽固醇,不好啦~ 還有,雞胗脂肪量比雞胸更少,同樣蛋白質的吳郭魚和鱸魚,熱量只有鯖魚的一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