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自從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被發現,有無數科學家投入鑽研這項疾病研究領域。而根據《Neurobiology of Aging》日前刊登美國東北俄亥俄醫學大學(Northeast Ohio Medical University)的最新發表,多年來科學家第一次在年老黑猩猩的大腦發現阿茲海默症相關的兩項重要病徵──澱粉樣蛋白斑(amyloid plaque)以及神經纖維糾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
在過去的研究中,科學家認為β類澱粉蛋白(beta-amyloid)堆積於大腦細胞之間形成斑塊,觸發tau蛋白形成神經纖維糾結,並可能對患者的大腦細胞造成傷害。
雖然過去亦曾在一隻41歲的老黑猩猩大腦發現過這兩項類似病徵,然而當時相信是因一次中風促成。本篇研究中作者分析來自20隻37~62歲老年黑猩猩的大腦樣本的新皮質(neocortex)及海馬迴(hippocampus)區域,並在其中12隻黑猩猩的大腦中同時發現澱粉樣蛋白斑及早期形成的神經纖維糾結,且年齡越高,斑塊的體積也出現增加。然而這兩項病徵是否造成黑猩猩出現失智症,則還不清楚。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延伸閱讀】
新聞出處:Signs of Alzheimer’s found in chimpanzees for the first time《New Scientist》
研究刊登在《Neurobiology of Aging》的網頁
http://www.neurobiologyofaging.org/article/S0197-4580(17)30239-7/fulltext
作者簡介: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Elsevier於1880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首要經營醫學、科學和技術資訊產品及出版服務的出版商。透過與世界各地的科技與醫學機構的合作,Elsevier 每年出版1800多種期刊和2200本新書,以及一系列創新電子資料庫。
在過去的研究中,科學家認為β類澱粉蛋白(beta-amyloid)堆積於大腦細胞之間形成斑塊,觸發tau蛋白形成神經纖維糾結,並可能對患者的大腦細胞造成傷害。
雖然過去亦曾在一隻41歲的老黑猩猩大腦發現過這兩項類似病徵,然而當時相信是因一次中風促成。本篇研究中作者分析來自20隻37~62歲老年黑猩猩的大腦樣本的新皮質(neocortex)及海馬迴(hippocampus)區域,並在其中12隻黑猩猩的大腦中同時發現澱粉樣蛋白斑及早期形成的神經纖維糾結,且年齡越高,斑塊的體積也出現增加。然而這兩項病徵是否造成黑猩猩出現失智症,則還不清楚。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延伸閱讀】
- 研究:從小預防9種風險,避免全球3成失智症發生
- 認識失智症,7個行為恐是失智症前兆
- 阿茲海默症是腦的糖尿病!四方法同時預防
- 防癌抗阿茲海默症!吃這些食物、摩擦手部增免疫
- 7大危險因子致阿茲海默症!研究:這樣吃真能預防
新聞出處:Signs of Alzheimer’s found in chimpanzees for the first time《New Scientist》
研究刊登在《Neurobiology of Aging》的網頁
http://www.neurobiologyofaging.org/article/S0197-4580(17)30239-7/fulltext
作者簡介: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Elsevier於1880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首要經營醫學、科學和技術資訊產品及出版服務的出版商。透過與世界各地的科技與醫學機構的合作,Elsevier 每年出版1800多種期刊和2200本新書,以及一系列創新電子資料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