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真假鱈魚、多利魚價差達4倍!從魚皮外觀等4點辨別不怕買錯白花錢

新聞中心蔡經謙
2023-07-10 13:00:00
18,359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鱈魚、多利魚是不少民眾餐桌上的家常菜,然而近期消基會調查,有業者販賣「多利魚」,實際上卻是「巴沙魚」;販賣鱈魚卻以非鱈魚的圓鱈、扁鱈或油魚充數。這些魚類不僅價格相差甚遠,若民眾不小心吃太多油魚,甚至有腹瀉風險。

市售鱈魚一半是假的!鱈魚、圓鱈、扁鱈、油魚如何分辨?



消基會今年3月調查市售鱈魚商品,竟發現有一半是假的。消基會指出,只有「鱈形目」的魚種可標示「鱈魚」,包括大西洋鱈、太平洋鱈、格陵蘭鱈、阿拉斯加鱈等。其他可能被混淆的魚種包括:

  • 圓鱈:是「鱸形目」的小智利海鱸
  • 扁鱈:是「鰈形目」的大比目魚,或馬舌鰈、庸鰈等
  • 油魚:是「鯖形目」,因含有人體無法消化的蠟質,部分民眾食用過量會腹瀉。

由於民眾早已習慣使用圓鱈、扁鱈等俗名稱呼,依現行規定,業者雖仍能使用這些俗名,但需要魚種名稱與其並列標示,且不得標示「鱈魚」。

真正的鱈魚昂貴、量少,一般民眾不易購得,就連非鱈魚的「圓鱈」也屬於較高價魚種。有海鮮業者受媒體訪問表示,較有錢的民眾才會吃「圓鱈」。光是非鱈魚的「圓鱈」和「扁鱈」,兩者價差就已高達3~5倍。一般民眾到底該如何購買才不會被騙呢?

綜合消基會、《水試專訊》、營養師楊哲雄與《三立新聞》、《阿布潘水產》資料,鱈魚、圓鱈(智利海鱸)、扁鱈(大比目魚)、油魚的判斷方式如下:

 價格魚皮切法與外觀口感
鱈魚太便宜即非鱈魚較白多是輪切
肌肉組織細緻、綿密
無油油的手感
肉質Q彈
圓鱈(智利海鱸)無特殊紋路多是輪切
體型圓形
口感像干貝
一絲絲地帶有油脂
扁鱈(大比目魚)無特殊紋路多是斜切
體型扁長
肉質較鬆散
油魚像「龍的鱗片」,黑白交雜菱格紋尺寸較小
以手觸摸,肌肉組織密布油脂腺
口感與圓鱈相近

鱈魚、圓鱈、扁鱈差別
(圖片來源:食藥署)

多利魚、巴沙魚價格差4倍!口感是分辨關鍵



此外,俗稱多利魚的魴魚(又稱日本的鯛、鏡魚、鏡鯧等)也常被不肖業者以「巴沙魚」魚目混珠。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受媒體訪問指出,不少網路賣家在多利魚商品名稱處,同時寫上巴沙魚、魴魚、鯰魚等,讓消費者混淆,且收到商品後,成分標示更是巴沙魚,而非賣場上宣稱的多利魚。

根據水產試驗所資料,多利魚為深海魚類,肉質細緻鮮美,經濟價值高,是高級西餐廳的常見食材;而巴沙魚則是「越南鯰魚」的俗稱,屬於淡水養殖魚類。兩者價格相差甚遠,《華視新聞》以同樣250g的魚片比較,多利魚市售價格約100元,而巴沙魚僅需25元,價差高達4倍。

若民眾購買的是整條魚貨,可透過下述特徵判斷:

▼巴沙魚:外觀像鯊魚,魚型呈流線修長。巴沙魚、多利魚外觀分辨

(圖片來源:食藥署)

▼多利魚(魴魚):魚型呈橢圓形,最大特徵是體側中央有1個藍黑色圓斑。
巴沙魚、多利魚外觀分辨
(圖片來源:食藥署)

遺憾的是,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因多購買已經受加工處理的魚片,或餐廳以料理型式販售,難以辨別多利魚與巴沙魚片。臺北市衛生局對此呼籲,民眾選購水產品時,應選擇具有生產履歷、信譽良好業者購買,避免選購來源不明的產品。

國際廚師交流協會副理事長張世朋則曾受媒體訪問分析,可透過下述口感判斷魚種:

  • 巴沙魚:肉吃起來較Q,和一般魚肉不太一樣。下鍋汆燙後魚肉相對較暗。
  • 多利魚:肉質細緻,下鍋汆燙後魚肉顏色偏白。

生鮮冷凍多利魚片,巴沙魚、多利魚外觀分辨
(圖片來源:食藥署)

參考資料:
  1. 你吃的鱈魚、多利魚是真的嗎?混充、標示不實亂象不斷 消基會籲政府加強管理
  2. 消基會查市售鱈魚一半「是假的」食藥署也曾開罰31萬
  3. 您吃的是鱈魚?還是油魚呢?
  4. 小心吃到假鱈魚! 消基會查品名驚見不實標示
  5. 消基會查市售鱈魚一半「是假的」食藥署也曾開罰31萬
  6. 教你分辨扁鱈、圓鱈和油魚|你的鱈魚不是你的鱈魚,直接盲測給你看
  7. 你吃的是真鱈魚?餐廳大多都是扁鱈跟圓鱈都屬鱈魚的替代品 部分自助餐還會用油魚來混充...營養師提醒油魚熱量高.人體難吸收
  8. 圓鱈肉質Q彈、紋理紮實 油魚吃多會拉肚子
  9. 油魚油魚知多少
  10. 誠實標示! 「大比目魚」不能以「鱈魚」為菜單名稱
  11. 自帶印章的日本的鯛
  12. 多利魚都是鯰魚冒充的! 華麗改名「巴沙魚」
  13. 魴魚產品真真假假,業者應正確標示品名
  14.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布109年第1波水產品抽驗結果
  15. 巴沙魚、多利魚難辨 汆燙後顏色不同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真假鱈魚、多利魚價差達4倍!從魚皮外觀等4點辨別不怕買錯白花錢
收藏
分享
收藏
分享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