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小血管病變,以眼睛視網膜病變跟腎病變為主。

(1) 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成年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病人,不論第 1 型或是第 2 型,都需接受眼底檢查跟視力評估!第 1 型糖尿病人,發病 5 年內,建議做第 1 次的視網膜檢查 ; 而第 2 型糖尿病人,建議在新診斷糖尿病時,就馬上做第 1 次的視網膜檢查,之後至少 1 年做 1 次視網膜檢查 ; 懷孕的糖尿病人,從懷孕起建議每 3 個月檢查 1 次,直到產後 1 年為止。
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重要就是控制好血糖及血壓 ; 嚴重的視網膜病變,則需考慮雷射治療或手術 。
(2) 腎病變:台灣是洗腎大國,腎衰竭也跟糖尿病密不可分。針對腎臟病變,得病 5 年(含)以上之第 1 型糖尿病人及所有第 2 型糖尿病人,建議每年都做篩檢,檢測尿蛋白跟腎功能狀況。積極治療高血壓跟高血糖可減少或延緩腎病變的發生。無蛋白尿的病人,血壓維持在 140/90 mmHg 以下 ; 有蛋白尿的病人,維持在 130/80 mmHg 以下。
3. 神經病變可分成自主神經病變、感覺神經病變、運動神經病變。

(1) 自主神經病變:自主神經對於心臟、腸胃道、泌尿道跟皮膚皆有影響。在心臟會導致心跳異常跟低血壓,腸胃道會出現胃癱、便秘、腹瀉等症狀,泌尿道則可能有陽萎跟膀胱排尿異常等。根據不同的情況,都需要專業醫療人員評估並介入治療。
(2) 感覺&運動神經病變:神經病變的篩檢,包括跟腱反射、單股纖維10g壓力之壓覺,頻率128-Hz 音叉測定足趾背部之震動感,針刺試驗,和生物振動感覺測定。第 1 型糖尿病人於進入青春期後或罹病 5 年後,建議開始篩檢周邊神經病變;第 2 型糖尿病人建議於新診斷時就開始篩檢,之後建議每年接受 1 次周邊神經病變的篩檢。
目前並沒有特別有效的藥物來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建議首先要做好血糖的控制,如果症狀嚴重,需尋求醫療人員進行治療評估。
結論:糖尿病所引起的併發症跟全身每個器官都有關係!平時在家要 均衡飲食,按時用藥控制三高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定期回診追蹤;最重要就是切勿聽信沒有醫學根據的偏方,有任何問題請先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

參考資料:
1. 內分泌科教科書 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13th edition. Chapter 33: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2. 2015台灣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
【延伸閱讀】
- 日本名醫的糖尿病自癒法:5方法這樣吃就會好!
- 控血糖抗老化!洋蔥、地瓜葉,7種食物幫你遠離糖尿病
- 糖尿病、肝硬化....半夜腳抽筋的8個原因,救急穴位這樣按!
- 降血糖、血脂!台大醫師:黑巧克力是糖尿病剋星
- 喝豆漿3個月 母子減重16公斤!血糖正常遠離糖尿病
作者介紹:葉峻榳 醫師
現職: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治醫師
臨床專長:
1. 新陳代謝:肥胖,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肌少症,老化,高血壓,高血脂,痛風
2. 內分泌:骨質疏鬆,腦下垂體,甲狀腺,腎上腺,性腺,賀爾蒙
3. 預防醫學:慢性病防治,個人化醫療評估,抗老化,飲食諮詢
4. 運動醫學:運動禁藥,肌力及體能訓練,功能性動作篩檢&矯正(FMS level 1 & 2)
《葉峻榳的健康工廠FB》、 《葉峻榳醫師個人部落格》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