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互動」的搜尋結果

小時候胖也是胖!預防早發糖尿病、高血脂,7件事從小就要做
國民健康署呼籲兒童肥胖防治必須從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及充足睡眠三方面著手,但是不建議以節食、不吃正餐、吃減肥藥等激烈行為從事減重。

一句善意的「只是開個玩笑」受傷的不只孩子,也是父母的心
已經有摩擦時,挑戰、質疑對方的想法與感受,只會讓互動惡化。了解、接受對方所表達的,不代表同意他們的想法,只代表我們有聽到他們的心聲。之後,溝通才可能順暢。

日教養專家:這4個理由,請別當「不准爸媽」!
最好不要常常用「不准」來禁止小朋友做某事,日本教養專家指出,如果這也不准、那也不准,就容易讓這個詞太過常見、失去效果,可能淡化事情嚴重性,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走2分鐘就夠!日本教育機構最推,全身肌群一次練到位
日本幼稚園小朋友們必學的「熊式走路」體操,相當適合一般繁忙的現代人練習,可以運動到全身肌群並強化身體軸心跟體幹肌肉來提升基處代謝量,輕鬆瘦身還能與小孩培養感情。

孩子也重視公眾形象!專家:3情境管教沒效
心理學及親職教育家艾莉卡.賴許:因孩子多在意同儕及公眾形象,故務必要在隱秘、無外人的環境下,管教孩子才能真正達到教育效果。且避免在父母或孩子雙方饑餓疲憊時管教。

建立親子理想對話,從尊重真實情感開始
心理學及親職教育家艾莉卡.賴許:親子互動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是「尊重孩子的真實樣貌」。也就是運用同理心體會孩子的情緒,透果理解溝通引導,才能達到理想的對話。

專家:稱讚「做得好」,可能讓孩子不願嘗試挑戰
心理學及親職教育家艾莉卡.賴許:讚美孩子應避免從結果或能力方面讚美,而應強調孩子「努力」的過程,以達成孩子勇於嘗試、不怕「看起來很笨」的心態。

建立孩子獨立思考判斷能力:給他一張「超速罰單」
心理學及親職教育家艾莉卡.賴許:面對孩子不守規矩,應同樣透過同理心溝通勸導,並給予練習機會。但如果情況仍未改善,可制定「後果」來促進孩子學習。

親人照護之路,是情緒勒索或轉機?
【和氣美枝(照護離職防止對策促進機構代表理事)】由親情包袱造成的照護離職最棘手,概念強加他人身上並不合理,照護者必須以自己人生為優先,也是照護不離職最重要的核心

70多歲女兒照顧93歲老媽媽:支持著照護的唯有「愛」
【米澤富美子(理論物理學家)】照顧年邁老人請記得,長臥病榻並非受照護者的錯,試著發揮笑的力量,唯有「愛」能做到「朗朗照護」,讓照顧與被照顧者都保持歡樂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