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長壽宅怎麼挑?3重點讓你「住著就會動」無痛存出養老本
大平教授強調,影響健康的不是哪個縣市,而是居住環境。只要掌握3個關鍵條件,生活中就能在不知不覺動起來,替自己存下抗老「肌肉存款」。
離車站步行15分鐘剛剛好
每天硬擠時間跑去健身房很難,那不如把運動融入生活!最理想的居住地點是是步行15分鐘內能到車站或公司,這樣每天通勤就能自然累積20分鐘的步行量,達到有氧運動的效果。
增加走動的機會就是健康的第一步,而且不需要逼自己日行萬步,2025年刊登於《刺胳針公共衛生》的整合研究指出,每天走7,000步,就能降低將近一半死亡風險,還能幫助保護血管、預防動脈硬化,對大腦健康也非常關鍵,而且距離車站稍遠的房子房價更親民,等於可以「邊運動、邊省錢」。若覺得距離太遠,可以改騎單車,也是健康選項。(編輯推薦:新研究揭「長壽步數」死亡率接近減半!6個創意訣竅沒去健身房也輕鬆達標)
大樓沒電梯?選4、5樓更健康
別小看日常爬樓梯的力量!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會逐漸流失,而每天上下樓梯就是最天然的腿部訓練。
高樓層豪宅出入全要靠電梯,反而少了運動機會,甚至降低出門意願,銀髮族還容易因社交減少而成為健康隱形風險。因此,選住4、5樓反而更加分,光是住在這就能逼自己動起來。
住家附近最好要有公園
門口有公園,就等於擁有天然健身房!清晨散步、社區體操、廣場舞、使用健身器材,簡單免費的活動,又能大大增加運動量。
舉例來說,常見的單槓可訓練背部與手臂,大轉輪加強肩關節活動與上肢力量,漫步機可以伸展腿部和臀部肌群,轉腰器幫助扭腰、伸展腰背,促進血液循環。只要掌握正確用法,就能讓身體越動越健康。(編輯推薦:免費公園運動器材怎麼用?復健科醫師圖解7款健身器材用法)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