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貼藥布起紅疹竟稱在「排毒」?醫示警別誤信偏方:4招避開健康詐騙

烏惟新醫師
2025-08-30 10:00:00
124
收藏
分享

今天的門診,竟然看到有點生氣,一位老婦因肩頸劇癢而前來就診,檢查顯示明顯的亞急性濕疹。詢問病患詳細病史,原來患者因感到「氣血煩躁」,所以購買了一種他人兜售的「貼布」,宣稱可以改善症狀。

她拿出「貼布」的傳單給我看,宣稱可以改善健康並且「遠離藥物」。貼了一陣子皮膚開始處現劇癢的紅疹,她詢問兜售者。賣貼布的人表示:這是正在「排毒」,是要好轉的現象請她忍耐。但皮疹越來越癢且範圍逐漸擴散,極度的搔癢讓她夜不成眠,她覺得實在不太對勁於是前來求診。

走慢一點,吃暖一點,笑多一點,健康就在你身邊。身體會記得你善待它的每一刻!請點我👉免費加入「早安健康LINE」👈讓我們帶著你一起越變越健康!

 

「排毒」:掩飾治療失敗的話術,遠離此類醫療偏方


我看著傳單上寫的「遠離藥物」,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就是貼了貼布發生了「接觸性皮膚炎」所以需要來治療,這不是反而離藥物更近了嗎?

我忍不住跟患者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就像所有的電話詐騙關鍵都是要轉帳,只要你聽到宣稱排毒的醫療,不管是中西民俗醫,都是掩飾治療失敗的話術」
 

「排毒」的神話與流行


近年來,「排毒」一詞在健康養生領域中大行其道。從斷食排毒、果汁潔淨到各種草本排毒產品,許多人被這些號稱能「清除體內毒素」、改善健康的療法吸引。

然而,這些所謂的「排毒」療法往往缺乏科學根據,更可能成為某些醫療偏方掩飾治療失敗的藉口。當治療效果不如預期時,宣稱「這是排毒反應」不僅誤導患者,還可能延誤真正的治療時機,危害健康。
 

科學視角:人體的天然排毒系統


人體本身就有一套高效的排毒系統,主要由肝臟、腎臟、肺臟、皮膚和腸道共同運作。肝臟負責代謝和分解毒素,腎臟通過尿液排出廢物,肺臟排出二氧化碳,腸道則通過糞便排除不需要的物質。

這些器官在正常運作下足以應對日常生活中產生的代謝廢物和環境毒素。人體的解毒系統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已能有效處理大多數毒素,除非遭遇極端情況(如重金屬中毒或急性藥物過量),否則無需額外的「排毒」療法。

然而,許多醫療偏方卻利用「排毒」這一概念,聲稱現代人體內累積了大量「毒素」,需要通過特殊飲食、灌腸或草藥來清除。這些說法不僅缺乏科學證據,還忽略了人體自身的解毒能力。更危險的是,當這些偏方無效時,推銷者往往會以「排毒反應」為由,解釋患者的不適症狀,例如頭痛、疲倦或皮膚問題,試圖掩蓋治療的失敗。
 

「排毒反應」:治療失敗的遮羞布


以皮膚科為例,某些診所或偏方可能針對濕疹或痤瘡患者,推銷所謂的「排毒療法」,如喝特定草藥茶或進行斷食。然而,濕疹和痤瘡的成因複雜,可能涉及遺傳、免疫反應、環境因素或細菌感染,單純的「排毒」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如果患者在使用這些療法後症狀加重,例如皮膚更紅腫或瘙癢加劇,推銷者往往會說:「這是排毒的正常反應,毒素正在排出。」這種說法不僅毫無根據,還可能讓患者誤以為病情正在好轉,繼續使用無效甚至有害的療法。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排毒反應」往往是治療失敗的表現。治療有三種可能的反應,好轉、不變與惡化。這些偏方推銷者經常以「調體質」來解釋沒有改善,更過份的是明明是病情惡化,卻以一句「排毒」這話術輕易帶過。

這樣的話術豈不是包牌通殺,不管是好轉、不變與惡化都是繼續推銷使用。例如,某些草藥可能引起過敏反應,斷食可能導致營養不良,灌腸則可能破壞腸道菌群平衡。許多標榜「排毒」的產品和療法不僅無效,還可能帶來副作用,例如電解質失衡、脫水或腸道損傷。當患者因這些副作用而感到不適時,推銷者卻用「排毒」來搪塞,掩蓋其療法的無效和潛在危害,真是可惡。
 

延誤治療的風險


更嚴重的是,「排毒」話術可能延誤真正的治療時機。以癌症為例,假設一位早期大腸癌患者因腹脹、便秘等症狀尋求幫助,卻被某偏方診所誤導,認為這些症狀是「體內毒素堆積」,只需進行「排毒療法」即可痊癒。

患者可能因此開始斷食或服用草藥,期間若出現疲倦、腹痛加劇等症狀,推銷者可能會說這是「排毒反應」,讓患者繼續相信療法有效。然而,這些症狀實際上可能是癌症進展的徵兆。

若患者因此錯過了早期的手術或化療時機,癌症可能從可治癒的早期進展到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機會,甚至危及生命。癌症患者的預後與診斷時機密切相關,延誤治療可能導致存活率顯著下降。「排毒」話術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無效,還可能成為致命的陷阱。
 

遠離「排毒」偏方,選擇科學醫療


「排毒」話術的流行,反映了人們對健康的渴望和對醫療的不信任。然而,真正的健康應該建立在科學證據和專業診斷的基礎上,而非模糊不清的「排毒」概念。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大家遠離「排毒」偏方:
 

  1. 尋求正規醫療建議:若有健康問題,應諮詢合格的醫師,並接受科學的診斷與治療。

     
  2. 警惕「排毒」話術:若某療法或產品強調「排毒」卻無法提供具體的科學證據,應保持懷疑。

     
  3. 了解人體機制:認識到人體已具備高效的解毒系統,無需額外的「排毒」療法。

     
  4. 注意副作用:若在使用某療法後出現不適,不要輕信「排毒反應」的說法,應立即停止並尋求專業意見。


結論

「排毒」作為一種話術,往往是醫療偏方掩飾治療失敗的手段。它利用了人們對健康的渴望,卻缺乏科學根據,甚至可能帶來健康風險。真正的醫療應該以科學為基礎,重視精確診斷與有效治療,而非用「排毒」這樣的空洞概念搪塞患者。為了自身的健康,請遠離任何宣稱「排毒」的醫療偏方,選擇正規醫療途徑,讓科學成為守護健康的基石。

本文獲得烏惟新醫師授權刊載 烏惟新醫師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