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人經常覺得「怎麼睡都睡不飽」,即使身體檢查一切正常,仍舊提不起精神、情緒低落,甚至動不動就敏感、易怒。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卻又失眠翻來覆去。感冒容易傳染、過敏反覆發作,即使沒有明顯疾病,卻始終感到虛弱、失衡。這就是許多人所說的「慢性疲勞」,一種「說不上病卻不健康」的身心狀態。
很多人因此大量購買保健食品,希望能藉此補氣補血、提升免疫力。但事實上,如果連「好好睡一覺」都辦不到,再多補品也是徒勞。
走慢一點,吃暖一點,笑多一點,健康就在你身邊。身體會記得你善待它的每一刻!請點我👉免費加入「早安健康LINE」👈讓我們帶著你一起越變越健康!
很多病患會把桌上鋪滿保健食品問我:「我該吃哪個?」,而我通常都會回常說:「先把覺睡好!」
容易疲勞不等於「肝不好」,真正元兇是生活方式
中醫觀點認為:疲勞的根源,其實不在單一器官,真正的病根往往來自於不良的生活型態。現代人之所以容易出現慢性疲勞,主要並非肝功能受損,而是五臟六腑因「生活使用不當」而逐漸虧虛失衡。這些潛在的元兇,在中醫古籍中早已有所提醒:
- 久視傷肝血:長時間看手機、電腦讓肝血日漸耗損,造成眼睛乾澀疲勞、情緒波動、睡眠不安。肝主疏泄與藏血,一旦勞傷,便無法養目寧神。
- 久坐傷脾肉:辦公桌前久坐不動,會損傷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虛導致氣血生化不足,讓人容易倦怠、四肢無力。
- 久臥傷氣機:長期賴在沙發、床上,造成氣機阻滯、血行不暢,反而越躺越累、越休息越乏力。
- 情緒壓力過大,勞心傷神:與古代人因勞力過度導致虛勞不同,現代人多是「勞心」。壓力大、思慮過度、情緒不穩,會消耗心血、耗損肝氣,導致全身失調、難以恢復元氣。
這些「生活方式錯誤」的累積,就像一點一滴地透支身體能量,使人陷入長期的虛勞狀態。簡單來說,古人是體力透支,今人是精神過勞,五臟六腑的元氣因此逐漸枯竭。
真正的保養,是從生活方式開始
若睡眠、情緒、氣血不通,吃再多也不會有效。與其吃補,不如從根本調整生活,讓五臟六腑恢復運作的節奏,人體自然會自行修復。
日常可以試著學一些簡單的藥膳湯品,像是黃耆、黨參、四神湯,幫助補氣健脾、調和氣血。搭配有規律的作息、適度的運動、情緒的釋放,讓身心恢復流動與節奏。不藥而癒,並不是奇蹟,而是身體在被善待後自然的回應。
作者介紹:余雅雯中醫師,上璽中醫診所院長,致力於推廣中醫在生活中的應用,尤其精研女性的養生需求。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班畢業,曾任職北市聯合醫院中醫部、彰化秀傳醫院中醫部,曾擔任《Choc》、《嬰兒與母親》等雜誌的受訪醫師或駐站專家。余雅雯中醫師 臉書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