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元氣通則不痛!一招告別肩頸背痛

早安健康鍾佩錦
2019-08-14 18:00:00
27,063
收藏
分享
肩頸痠痛、腰痠背痛已成為現代文明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發生過,甚至疼痛每天如影隨形。因此許多人會喜歡定期去按摩,認為「哪裡痛就按哪裡」,但你知道疼痛是會「抓交替」的嗎?換句話說,疼痛部位並不一定等於受傷的地方,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中西醫師黃獻銘一次清楚解析!

肩頸背痛元凶:核心肌肉無力



中西醫師黃獻銘以上班族為例說明,大部分上班族會肩頸痠痛、背部緊繃,原因可追溯至他們的生活型態包括久坐、彎腰駝背、聳肩、縮腳(小腿沒有垂直地面,內縮小於90度)等姿勢,都是引發疼痛的原因。

上述不良姿勢容易造成我們從腳到腰腹胸,再向上至頸部前側的筋膜緊繃,甚至出現類似打結的狀況,而此時因為前側張力過大,同時會扯緊後側筋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感到「肩背緊繃疼痛」,但它其實是為了平衡前側壓力,因此想要真正改善疼痛,應該從鍛鍊前側的「核心肌肉」下手。

腳踝受傷造成骨盆錯位:引發經痛

黃獻銘醫師提出結構治療的概念,表示其將以前認為是骨傷科疼痛的問題,與常見的一些內科疾病或皮膚問題連結起來。

「如果我說扭到腳可能會導致經痛,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奇怪?」針對結構醫學的概念,黃獻銘醫師進一步說明,上述看似八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其實大有關係。他說,當我們腳踝扭傷時,從受傷部位一路向上到骨盆所有位置都會產生錯位。

黃獻銘醫師進一步解釋,神經與血管依附在骨骼與筋膜之間,所以筋膜產生扭力,就會連帶影響神經活性及血管循環,進而導致腰痛或骨盆痛,等到月經一來,子宮脹大,就會更緊繃,引發更大疼痛,「這些都可能來自於多年前的腳踝扭傷沒有正確治療好。」

下一頁有醫師分享活經通絡的「易筋經小教室」喔!

久坐傷氣!多動加強心肺能力



黃獻銘醫師表示,中醫同樣有「用進廢退」的概念,若我們長時間不動,身體許多循環就會沒辦法達到良好的利用率。由於血液循環並不是全都倚賴心臟,還要靠肌肉的滑動、收縮輔助。

若一整天都坐著不動,心肺就只會維持可以應付現狀的力量,心肺力量就不會再增長,也就會被我們人體的「通膨」,也就是每日的衰老吃掉體力,「所以要動精神才會好,也是我們現代人非常重要的課題。」

活經通絡:易筋經小教室



上班族容易肩頸僵硬、痠痛、胸悶、呼吸變淺、人很容易疲倦等等,可能就是心臟的氣不足,氣血沒辦法打上頭部導致。透過運動讓經絡與筋骨變得更加通暢,用藥的效果與身體的自癒能力才能大幅上升。

蠶式

功效:伸展頸後及膏肓部位的足太陽膀胱經,加強此處氣血循環。
作法:
  1. 準備一塊瑜伽墊,呈跪坐姿預備。
  2. 雙手前臂貼於地面,掌心向下貼地。
  3. 額頭枕在合谷區域(兩手虎口位置),頂起頭頂。
  4. 上半身前移,腰部拱起、小腹收緊,腳尖點地用力。

黃獻銘醫師提醒,想放鬆一個部位,就必須要讓它稍微有點張力,因此蠶式的目的是要讓頸背部吃一點力量。若頸背部力量不足的人,可以稍微用手臂力量平衡,依自身狀況拿捏輕重。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收藏
分享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